嫩江:扎实开展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社会治理公益诉讼
时间:2022-11-02  来源:嫩江市人民检察院   编辑:何其伟     审核:赵亮     录入:薛蕊
【字体:  

嫩江市检察院扎实开展校园周边

交通安全社会治理公益诉讼
 

  今年以来,嫩江市检察院聚焦社会高度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扎实开展社会治理公益诉讼法律监督工作,向市交通警察大队制发检察建议书2份,助力全面解决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问题。
 
多渠道获取线索,主动靠前谋划
 
  ——发挥“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功能。及时获取涉未成年人社会治理公益诉讼线索,陆续接到群众电话反映市多所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接连发生刮擦磕碰现象,学生安全通行存在巨大隐患。
 
  ——加强与职能部门沟通。深入交警部门和法院查询校园周边涉未成年人交通违法行为及相关民事案件情况,了解到近一年来发生校园周边涉及学生的交通违法行为3件,均发生在集中上放学时间段。
 
  ——落实一体化办案机制。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加强与刑事检察部门配合,全面梳理近年校园周边交通案件信息,从中发现有价值线索。院党组分析研判后,成立由未成年人检察部门牵头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监督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专项监督工作。
 
多方式摸排调研,把准交通实情
 
  ——开展校园周边实地踏查。对分布在城区主干道及居民密集区域11所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踏查,对各个学校上放学时间段交通现状进行了拍照、录像,对校园周边交通标识情况进行拍照取证,翔实掌握实际情况。
 
  ——深入学校走访调查。对学校负责人做了调查笔录,详细了解学校师生人数、所处交通环境、面临的交通问题、学校采取哪些有利措施,征求学校的意见建议20余条。
 
  ——召开听证会。邀请社会人士召开校园交通安全公开听证会,出示了调取的各类证据,介绍了通过调查取证了解的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各参会人员的意见建议,梳理归纳建设性意见6条。
 
多角度分析问题,明确整治标靶
 
  ——交通规划不科学。近85%学校缺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不能满足驾车家长停车需求,导致车辆随意停放、违规占道,挤占公共交通道路;学校设置的家长等候区面积较小,等候区无法有效容纳,家长向街道外溢,挤压道路空间。
 
  ——交通硬件设施不完善。学校周边缺少信息化电子交通设施,人行横道无红绿灯及电子眼抓拍设备,对摩托车、电动三轮车在校园周边占道停车、违章停车、逆行、随意调头监管难,缺少必要的缓冲带及警示标志。
 
  ——文明交通、安全出行意识薄弱。部分学生家长及路人对交通安全规则知之甚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在行车过程中违法停车、不服从交警指挥、随意调头,给交通管理带来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多元化制定对策,深化综合治理
 
  ——强化监督职能,制发检察建议。向嫩江市交通警察大队制发检察建议书2份,并以公开宣告的方式送达,督促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提出切实可行的校园周边交通治理建议6条,设置、修复交通标识建议4条。宣告当天交警部门立即调整警力,在上放学时间对校园周边主要路段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更新设置交通标识,提高了交通管理水平。
 
  ——开展志愿“护学岗”活动,筑起安全屏障。倡议动员学校、家长、社区志愿者、民警与交警共建“护学岗”,协助交警在学校门口及校园周边主要路段开展交通秩序维护和疏导,确保重点时段和易发生交通堵塞路段的道路安全畅通。
 
  ——助力顶层设计,深化源头治理。通过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全市中小学校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调研报告》,报送嫩江市人大常委会,建议相关部门对学校密集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改造,在校门口划定网格线禁停区,由政府牵头协调公安交警、教育、学校、城管、规划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交通管理合力。市人大常委会对调研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并纳入嫩江市重点工作推进计划,从源头上解决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